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出自唐代黃櫱禪師的《上堂開示頌》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梅花,勵志,哲理譯文及注釋譯文擺脫塵勞事不尋常,須下力氣大幹一場。不經過徹骨寒冷,哪有梅花撲鼻芳香。
注釋塵勞:塵念勞心。迥(jiǒng)脫:遠離,指超脫。緊把:緊緊握住。
賞析這是兩句借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獨放的性格,勉勵人克服困難、立志成就事業的格言詩。關於梅花,宋范成大《梅譜·前序》說:“梅,天下之尤物,無問智愚賢不肖,莫敢有異議。”“尤物”,這裡指特別珍異的花卉,也就是說,梅是一種品質高出群芳的植物。可見,作者用梅花來象徵一種精神,這象徵本身已包含某種哲理;倘再就其經受的“徹骨寒”與最終獲得的“撲鼻香”,予以因果上的提示,則作為喻體的“梅花”,更寄寓著另一層深刻的道理。作者是佛門禪宗的一代高僧,他藉此詩偈,表達對堅志修行得成果的決心,說出了人對待一切困難所應採取的正確態度。這也是這兩句詩極為有名,屢屢被人引用,從禪宗詩偈成為世俗名言的主要原因。 黃櫱禪師
黃櫱禪師(?-855)與黃檗(音bò)、黃櫱指的同一人。身長七尺,相貌壯嚴,額間隆起如珠;聲音朗潤,意志街澹,聰慧利達,精通內學,廣修夕陣,時人稱之為黃檗希運。黃櫱禪師是唐時福建福清僧人,幼年在本州黃檗山出家。百丈法嗣亦參證於南泉,後於洪州黃檗山大弘禪法,有《傳心法要》《宛陵錄》等傳世,堪為一代宗門大匠。► 1篇詩文
猜您喜歡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絕。兩岸月橋花半吐。紅透肌香,暗把遊人誤。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徹。晚風庭院落梅初。淡雲來往月疏疏。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更無花態度,全有雪精神。梅花大庾嶺頭髮,柳絮章台街里飛。越梅半拆輕寒里,冰清淡薄籠藍水。醉折殘梅一兩枝,不妨桃李自逢時。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訊息。野橋古梅獨臥寒屋角,疏影橫斜暗上書窗敲。梅落繁枝千萬片,猶自多情,學雪隨風轉。落梅庭榭香,芳草池塘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