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财是要讲诚信的,别糊弄。
一个叫虞孚的人,学会了种漆树,还丰收了。
他兴高采烈地去吴国卖油漆。
他的哥哥是一个奸商,认为他太老实了,发不了财,说:“把漆树的叶子熬一熬,也很像油漆呢。”
虞孚是一个聪明人,一点拨就开窍了。
当他到了吴国后,一个买油漆的人全要了,但是二十天之后才给全款。到交货期,油漆都变质了。
刘伯温嘲讽了一句:“其利倍,而人弗知也。”
你做的虚假动作,别人会不知道吗?只是明眼人不会挑明,然后不动声色地反制于你。
菜市场里,会看到弄虚作假的摊贩,把筒子骨当成排骨来卖。但是他们很快会被周围的人厌恶,从而失去顾客。到了最后,连一个顾客都没有了,只能眼巴巴地离开市场。
遇到短斤少两的人,你会生气吗?如果你生气了,那就对了。换一个角度,你是一个商人,却常常做短斤少两的人,别人也会生气,然后给你应有的教训。
不管用什么方法去糊弄别人,最后都是糊弄自己。
光天化日之下,做光明正大的事情,虽然利润少了一些,但是日积月累,顾客会增加,信誉会提升,这是子子孙孙都能够享受的财富啊。
03
发财是要借机会的,别蛮干。
有个叫蹶叔的人,在山地种稻子,在洼地种高粱,持续了十年,都失败了。
他去做买卖,专门买走俏的货物,结果收购价很高,卖出价很低,亏了。
刘伯温忍不住提出了一句忠告:“善贾者收人所不争,时来利必倍,此白圭(战国时的商祖)之所以富也。”
多观察周边的情况,如果是别人不要的东西,你可以看看有什么价值,低价买入。等机会来了,就高价卖出。
说白了,你要抓住物品的“高处和低处”来做文章。不要用抬价的方法,去争夺热门的东西。
物极必反。今天的热门,就是明天的冷门,咋就看不透呢?
你到满大街都是青菜,就去种青菜,显然会形成恶劣的竞争;要是你看到养猪的人很少,就主动养猪,可能会占有一席之地。
要发财,就要抓住“风起”的机会,从来不是等风要停止了,才开始,也不能站在风最强的地方,这样你很容易被风吹走。
04
发财是要懂得取舍的,别吝啬。
宋国有一个官员,贪占了很多的民财,还不愿意叫出来。
管理刑法的人,对他拷打,还劝导:“说真话,做真事,就可以免除拷打。”
官员不听,因此一辈子都不能翻身。临终前,他告诉儿子:“保护好钱财,这是拼命得来的。”
刘伯温摇着头、惋惜,说:“人之死货利者,其亦犹是也夫?”
如果得到不应该得的东西,还不愿意放手,就像贪吃的野兽一样,会掉进陷阱,永远不得翻身。
可悲的是,不义之财得到了之后,拿出来就是“烫手的山芋”,根本就花不掉。这不是等于什么都没有得到一样吗?
如果你要发大财,就要知道“有舍有得”。哪怕是你的东西,一旦卷入了是是非非,就要放手了。这样,吃亏是福。
你还要主动帮助那些受苦的人,给他们钱财,让他们感激你。这样的话,你的名气很大,口碑很好,赚钱的面会很宽。
伸出手,展开手掌,你会发现,世界都能握住,哪能没有钱花呢?你握紧拳头,里面放不下一粒沙,一块银子就更放不下了,不穷才怪呢。
05
有一位学者说:“际会风云,平定海宇,既辟一代之规模,又阐一代之文章,盖诚意伯刘公一人而已矣。”
可见一斑,刘伯温的文章功底很深,对社会的现象看得很透。他用寓言的方式,告诉我们,如何掌握财富密码。闲来无事,读一读,百利而无一害。
谁都想发大财,但是你要掌握规则,不去赚认知之外的钱,不要突破道德和法律底线。
金钱好比诱饵,会让大鱼上钩,也有可能勾住自己。看透了,就知道如何超控了。
金钱好比鲜花,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如果不这样,就会作茧自缚。
身外之物,无则取之,有则用之,多则舍之。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郁离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