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共单车、共享单车到共享电单车:中山人的慢行生活有哪些选择?

从公共单车、共享单车到共享电单车:中山人的慢行生活有哪些选择?

在为中山市民的中短距离出行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共享单车也分流了公共单车的用户,造成公共单车的使用量大幅下降。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公共单车租借次数从2016年的403.7万次下降至321.2万次,2018年下降至239.0万次(截至2018年10月);公共单车会员数从2016年的11.7万人下降至2017年的10.7万人,再到2018年10月的9.9万人;单车每日使用频率(次/日)也从2016年的0.85下降至2018年10月的0.52。

相比于2011年2.03的使用频率,中山公共单车使用量在近8年的时间内减少了四分之三。

共享单车:面临“寒冬”,但仍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山公共单车面临存续难题的同时,共享单车似乎也正面临着自己的“寒冬”。上月,中山本地媒体曾报道称,曾经的共享单车“巨头”小黄车“ofo”中山分公司目前已处于停运状态,押金无法退还。对此,记者曾致电“ofo”华南区负责人郭小姐,对方则表示,“ofo”目前在中山运营正常,也有运维人员在做相关的维护工作。

但由于共享单车“倒闭”、“资金链断裂”的流言引起的“退押金潮”已不是一次两次了。在多家共享单车倒闭之后,共享单车这一行业被许多公众认为是“资本游戏”,信任感大幅下降。

据国中调报告显示,超过5成的受访者认为共享单车车辆投放数量“太多”或“较多”, 过量投放的共享单车对城市交通造成了负面影响。

而曾经被认为方便快捷的“随地还车”的特点,如今也成了共享单车在车辆管理维护上面临的极大难题。如今在中山市区街头,破损单车随处可见,严重影响了市容,数量庞大的损坏车辆也让使用体验急剧下降。

尽管如此,共享单车仍然是中山市民的重要交通选择之一。在东区盛景尚峰楼下,成排的共享单车带给了上班族们更好的交通体验,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期时。在紫马岭公园前,共享单车也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退休老年人们的锻炼和出行。如今,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已经很难想象没有共享单车的日子了。

共享电单车:省力、省时成为街头“新宠”

在公共单车与共享单车均遇到发展瓶颈的同时,新型共享交通工具——共享电单车正在中山逐渐铺开。从今年8月份开始,“街兔电单车”与“哈啰助力车”两大共享电单车在中山城区逐渐铺开投放。

目前,两家共享电单车骑行范围均已覆盖中山市石岐区、东区等交通拥堵情况较为突出的区域。如果说,共享单车的活动半径是2公里,那么共享电单车的活动半径可以达到5公里甚至更大的范围,并且拥有更好的骑行体验。在东区盛景尚峰、石歧大信新都汇等商业区,“街兔电单车”与“哈啰助力车”的数量甚至已经开始赶超共享单车。

相比与共享单车,电单车能提供骑行动力,规定了骑行区域与停放地点,对超出骑行区域与违规停放的行为加收车辆调度费。对照共享单车目前存在的管理难题,共享电单车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车辆维护保养与用户行为约束方面的问题。

对于营运者而言,电单车虽然成本更高,但在有效管理下,它的损坏率与丢失率是可控的,维护与电池更换也更加方便。每半小时2元的收费与月卡模式的推广,或许可以让它在收支方面取得平衡,破解共享单车行业的盈利难题。

但对于城市慢行系统的构建而言,目前的共享电单车并非完美答案。首先,共享电单车比共享单车在交通安全问题上存在更大隐患。速度更快,重量更大的电单车大量出现在交通主干道上,是否会对中山道路交通安全产生新威胁?此外,共享电单车停车点的覆盖范围太小,注定无法取代全覆盖的共享单车。

中山慢行交通系统有赖于多样化交通工具的出现,但它们中间显然并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

【南方+见习记者】 廖瀚

【通讯员】 国中调

【作者】 廖瀚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