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联系我们
天气预报:
 

服务“三农”无止境 创新脚步不停留

           2012年09月11日 20:16:04          

   

>       7月3日,天气闷热,记者随陵县政协副主席、蔬菜局长郭云山来到陵城镇张集村大棚蔬菜种植基地,一头扎进菜农宋志强的塑料大棚内,查看蔬菜长势。里面温度很高,人像蒸桑拿一样,很快衣服就湿透了。 “郭局长的手机号,这里的人都知道,他隔三岔五就来一趟,不管遇到什么技术难题,总能帮助解决。 ”宋国强告诉记者。
      “我全年80%以上的时间都在基层跑,和许多农民群众成了朋友。实践证明,真心服务群众,群众就会欢迎你、拥护你。 ”郭云山深有感触地说。
      目前,陵县的蔬菜产业方兴未艾,发展迅猛。仅西葫芦一项,就畅销国内上百个大中城市,产量占到国内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年产值3个多亿元。该县农民群众都知道,这些主要归功于一个人——县蔬菜局局长郭云山。
      多年来,他引领陵县冬季农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付出了自身的汗水、智慧,也收获了事业的成功、群众的敬仰。
      他身兼数职,除担任陵县蔬菜局局长外,还任德州市政协常委、陵县政协副主席。自参加工作以来,他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特别是在农业新技术研究及推广方面,为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2001年,被德州市人大评为“德州市首届人民好公仆”;2002年,被德州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德州市十佳科技工作者”记二等功一次;2004年被德州市政府评为“科技管理工作者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全市农业系统先进个人”;2007年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评为UNDP项目优秀科技特派员;2009年被德州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中青年专家”。2010年被政协德州市委员会授予“德州市优秀政协委员”;同年被德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德州市农业局授予“德州市首届十大杰出农艺师”荣誉称号。
      作为全县党外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平凡工作中,他创造出了多项“第一”:德州市第一个将果树育苗方式由露地改为薄膜、第一个成功栽培无籽西瓜、第一个开创黄瓜嫁接越冬技术;全省第一个引进澳大利亚早美光油桃;全国第一个探索成功果树起垄配套技术……
      郭云山常说:“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就没有发展。”1982年,他在莱阳农学院毕业,到陵县小王庄林场参加工作。当时,一条土路通往林场,几间土房,没有电灯,四外一片林地,条件非常艰苦。刚刚毕业的他工作上满腔热情,虚心向老技术员请教学习,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所学,进行了多项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1983年,他试着改良传统的种植习惯,将果树栽培、育苗方式由露地改为薄膜,有效提高了果苗的成活率,并使枝条长得旺盛。后来,他又引进、推广了无籽西瓜种植技术,成为德州市第一个成功栽培无籽西瓜的人,育种技术当时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1986年,因工作成绩突出,他被调往县科委工作。在科委,他担任新技术开发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技术推广、农民培训、新技术研究等工作。工作中,他组织了大量科技培训,写出了4万余字的科技培训教材,跑遍了全县近千个村庄,先后培训农民2万多人。
      期间,他研究推广了果树起垄配套技术。当时,县里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提高农民收入。群众大量栽培果树苗,但“年年栽树不见树”。 他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群众之所以种植果树热情不高,是由于果树产果晚,产量少。因陵县是平原地区,土壤透气性差,根系生长过长,导致果枝减少。针对这种情况,他提出了“果树起垄配套”种植新模式。在山东省农科院果树所的支持下,他在刘泮乡侯家村建成了80亩地的实验田,在地里建成高垄,将果树栽植到高垄上,确保果树根部三面透气。同时,在高垄上盖地膜或杂草,避免盐碱。通过这套起垄配套技术,果树苗成活率提高了30%,提前3年进入了盛果期。成功后,他将这套种植方法写成论文在杂志上发表后,引起同类地区高度关注,30余个县市组团到此参观学习,推广面积10余万亩,该成果被中国科协评为实用技术成果二等奖。
      如何实现喜温性蔬菜安全越冬,是他工作中一直思考的问题,为他成功开创温室蔬菜种植模式打下了良好基础。1989年,他开始搞黄瓜嫁接越冬技术试验。通过引进耐寒砧木、选用耐寒品种、改造温室结构等措施,使嫁接黄瓜在深冬季节成功上市,每市斤达10余元。这是该县温室越冬蔬菜种植结构调整的一项重大改革,通过技术改良推广,他对西红柿、茄子等蔬菜也开始了越冬探索,并取得成功。同时,他还培训出了大量的越冬蔬菜技术人员。
      他还与省果树所合作,在全省第一个引进澳大利亚早美光油桃。在于集乡谭庄村一次栽培500亩,成活率98%以上。第二年结果株率达100%,第四年亩产2500公斤,成为全国重要的油桃生产基地,并带动了周边村庄种植。前孙镇马头王村引进李梅杏,一次性达500多亩,成为全县重要小杂果生产基地。丰收时,北到沈阳,南到郑州,100余商贩驻村抢购。此后,小杂果成为该县重要经济作物之一。
      1990年,他调往多种经营办公室,任农委办副主任。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大力发展冬季农业生产。陵县在80年代是产棉大县,年产百万担皮棉,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随着枯萎病蔓延、棉铃虫爆发、价格下滑等因素影响,农民植棉积极性不断下降。为保住这一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县委、县政府根据冬季棉田闲置,提出大搞冬季农业,提高棉田综合效益。为了探索棉花与蔬菜最佳配合模式,他积极探索,提出20多种栽培模式,引进40多种特色品种,通过试种、筛选,将大蒜、甘蓝、圆葱等与棉花套种,在不影响棉花生产的基础上,每亩增加收入1000至2000元,使全县30万亩棉田每年增加效益3亿余元。成果推出后,引起全国93个县市前来参观学习,带动了江北棉花大面积发展,为全国棉花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作为部门一把手,他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中心,提出独特发展思路,将陵县西葫芦做大做强,引领了全县蔬菜产业发展。该县西葫芦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被法国太子公司授予“西葫芦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
      1998年,郭云山调陵县蔬菜局任局长。他首先考虑如何把全县蔬菜产业做大做强,提高蔬菜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使陵县蔬菜产品在全国占一席之地,并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深思熟虑,他制定了蔬菜发展长期规划,并组织部分农民外出参观、学习,聘请专家进行论证,大胆提出了“集中发展一个品种,尽快形成特色,走出一条高效之路”的发展思路。
      在国内外大公司和科研单位扶持下,他选择发展法国西葫芦,打造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特色基地。他知道发展蔬菜产业担风险,如果卖不出去,将会给农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当时,寿光蔬菜全国闻名,而陵县离寿光很近,他感到压力巨大,决定硬着头皮走下去,拿出一个品种,要做的比寿光精。依靠陵县紧临德州市区的优势,他做好一切准备,带领、组织部分干部群众远赴章丘、莱芜、安丘等地学习,解放了他们的思想,激起了干劲。1998年,他组织培训农民5000多人,免费发放资料1万多份、光盘3000多盘,开展电视讲座54期。同时,组成技术指导队伍,分片、分期下乡进行技术指导,吃住在农村,指导到棚,带领菜农改造原来落后的温室大棚3000多个,统一种植法国纤手西葫3000多棚。同时,组成专门队伍远赴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蔬菜批发市场发布信息,张贴宣传广告,引来大量外地收购客房,使蔬菜价格升高,当年实现棚均收入1万多元,增加3000多元。从此,陵县西葫芦走上了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轨道,每年增加温室大棚1000余个,棚的体积也越来越高,面积越来越大。
      为进一步提高种植效益,他定期对菜农进行技术培训,并与法国蔬菜公司紧密合作,搞起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等工作。每年,由法国公司提供最先进的品种进行对比试验。10余年来,每年引进40余个新品种,通过对比,选出最适合本地生长、市场需求的新品种。至目前,成功推广的品种有冬玉、凯撒、法拉利等4个,提高效益15%以上,使陵县日光温室西葫芦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全县已发展法国西葫16000多亩,年产值3.2亿元,成为全国著名的西葫芦生产基地。
      为了提高组织化程度,他积极组织引导,在全县成立多家种植合作社,提供良种、技术、肥料、产品销售等服务,防止了假冒伪劣产品,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销售价格。2008年以来,全县成立彦儒、利源等4个专业合作社,吸纳2000多农户加入到合作社来。他以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积极为西葫申报商标,成功注册了“东方朔”“陵县牌”“五李牌”等品牌,使陵县西葫芦走上了品牌化生产道路。2008年,陵县西葫芦经农业部农产品认证中心认证为“无公害产品”,2009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被法国太子公司授予“西葫芦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2010年,该县向农业部申报“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作为一名优秀政协委员,他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责,多次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建议,并被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采纳,用于指导工作实践。他还充分发挥业务特长,亲自付诸实践,为陵县品质蔬菜生产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8年10月,陵县政协召开“双百”活动动员大会,此时正是全县大力发展品质蔬菜生产之时,郭云山借助于位置优势,积极开展品质蔬菜园区的创建活动,在陵城镇张集村建起了占地面积800亩,实际温室内种植面积350亩的国家级蔬菜标准园。
      为唱响这一品牌,郭云山在强化专项技术指导和完善配套服务体系的同时,积极建言,力促镇政府确立了以无公害蔬菜生产为重点的蔬菜产业发展新思路。按照无公害蔬菜的标准要求,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制定了《陵城镇品质蔬菜无公害生产规程》,从育苗、移植、栽培、管理等14个方面严格控制。为突出品质蔬菜的安全生产,他还建议镇政府加大监督力度,督促涉农部门强化源头管理,大力推广无公害农药、肥料,设立无公害药、肥专柜。同时,严厉查处高毒、高残农药的销售与使用,加强品质监督检测,建立生产记录和档案。全镇菜农实行“十户一组”、“五组一队”的双向监管机制,一户的蔬菜检测出问题,全组、全队菜农都连带受罚,增强了无公害生产的约束力。
      2009年3月份,为进一步摸清全县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现状,他带领业务人员深入园区内54个自然村庄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总结了陵县十多年来发展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关于陵县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今后发展的几点设想》的建议,被县政府采纳后,依此制订了《陵县品质蔬菜生产三年规划意见》,成为德州市提出品质农业生产规划意见最早的县,并得到省、市有关业务部门的肯定和表彰。
      做好发展的超前研究工作,是实现园区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在发展品质蔬菜生产中,他带领有关人员通过自己努力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帮助,做了一些超前性的研究,并把相关信息及时传达到种植业户手中。例如,关于日光温室西葫芦发展的数量问题,他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预测日光温室西葫芦“冬玉”面积达到15万亩时,可基本处于市场供需平衡状态,所以,2010年在全国日光温室西葫芦发展面积迅速增加的形势下,他及时建议种植业户调整了相关品种的种植,避免了经济损失。再如,针对2007年全国蕃茄TY病毒病发病较重的情况,他适时引进了蕃茄抗病品种试推,取得了理想的成效,为种植户避免了近百万元的灾害损失。





Copyright ©2009 - 2011 www.huidaschool.com,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东风东路1566号行政中心综合楼 邮编:253076